北京市丰台区育芳园东里1号院 18657883087 fluttering@163.com

精品项目

AI作画秒成,作品能否受到版权保护?

2025-09-15

输入指令:猫,困惑,故障艺术,一副创意作品就这样产生,用时不到30秒。这就是目前很火的AI(人工智能)绘画。

加拿大pc走势预测咪牌


利用AI绘画工具,

AI作画秒成,作品能否受到版权保护?

你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,

便能在几十秒内生成一幅精美的画作,

还能根据用户偏好调整画风。

但由AI画师创作的作品能否受到版权保护?

如果构成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,

权利又归谁所有?





01

兴起

零基础作画不是梦

AI作画并不是新鲜事物。早在10年前,微软旗下的AI小冰就已经会画画、会唱歌、会写诗。但2022年的AI绘画,能让一个从来不会画画的人迅速成为“神笔马良”。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与社会计算中心高级研究员张丽锦7岁的女儿最近迷上了AI作画,她每天兴致勃勃地输入文字,生产大量画作。比如想要一张水母的图片,只需要打开小程序,在文本框里输入“水母、海水、触手”等关键词,几秒钟就能生成各种不同风格的水母,若是不满意,点击再次生成又有新图可供选择。


几个关键词就能变成一幅画,让AI绘画迅速成为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。据第三方监测平台数据显示,近30天内,小红书“AI绘画”新增笔记互动量达6.48万,成为第一热词;抖音上有关“AI绘画”的短视频最高点赞量超过52.2万;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上也有许多博主发布关于AI绘画的教程。


事实上,极低的使用门槛,是AI绘画吸引普通人的主要原因。截至目前,大多数AI绘画平台都供用户免费使用。


记者梳理发现,目前国内AI绘画平台主要有百度的文心一格等。在这些平台,网友可以免费使用AI生成画作。文心一格相关负责人表示,平台是百度依托于飞桨、文心大模型持续的技术创新,在AI作图方面发布的产品,定位为面向有设计需求和创意的人群,基于文心大模型智能生成多样化AI创意图片,辅助创意设计,打破创意瓶颈。


记者登录文心一格官网,输入文字,并选择期望的画作风格,便能快速获取画作。这些画作,既有恢宏绚丽的艺术画,也有超写实图,支持动漫、插画、油画等10余种绘画风格和不同画幅的选择。


事实上,除了绘画,人工智能也在新闻写作、诗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张丽锦表示:“以前AI刚诞生的时候,人们说简单重复的劳动会被AI替代。现在看,连艺术家这类创作型劳动也不再是人类铁饭碗了。”



02

消费

还原AI绘画变现路径

AI作画到底有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?10月30日,记者在某电商网站咨询了名为“三把刷的视觉”的AI绘画代售店铺。该店铺客服表示:“现在代售AI绘画都是2元一次,会按你的描述批量出图,筛选3张比较好的,由你任选其一。如果后续需要美化细节,每张再加收5-8元。”


记者在某二手拍卖平台看到,有人拍卖自己的AI画作,售价从88元至288元不等。其中一幅售价88元的《世界末日的色彩》,显示围观人数达5531次,销量为23件。


除了卖作品,也有人直接卖用来生成作品的描述关键词。“比起国内平台简单用中文词语描述即可生成图片,国外很多平台还需要用户在关键词基础上添加高级参数、注释代码等。在微博上经常接单小说插画的设计师途睿就表示,很多入门画师因为自己无法使用国外的绘画平台,就会找他到代购。


此外,记者还在短视频平台发现,不少账号在向初学者描绘AI绘画“日赚几百”的“钱景”,并销售相关课程,售价从19.9元至299元不等。不过,目前这些课程大部分仅有个位数销量。


文心一格相关负责人表示,虽然AI作画火爆,但目前仍是一个小规模群体在消费。


AI作画网站6pen今年10月发布的《中国AI绘画行业调查报告》显示,60%的用户并没有在使用AI绘图产品上有过付费行为,也就是完全免费在使用,剩下40%的付费用户中,16%付费在10元以内,14%在100元以内,付费超过100元的不到10%。


“整个行业今天都还在很早期,但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,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了。”设计师途睿告诉记者,如果按原来的周期理论计算,可能需要3年或5年才能有现在这些规模,但这些变化一两年就能实现。“当一个行业有了做底层技术的公司、做应用层的公司,它就会变得更丰富,产业链会变长,分工更明确,商业模式更清晰。”途睿表示。


03

说法

未来将强化版权保护

社交媒体上,AI在绘画领域已经实现的惊人创造力,但在另一面,人们对AI的焦虑感再度爆发。


2022年8月,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一项艺术比赛中,一位游戏设计师用AI绘画工具创作了一幅《太空歌剧院》画像,并获得了艺术比赛第一名。该消息引发了画师群体的激烈讨论: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?如果构成作品,谁是著作权人?


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讨论,从2017年开始在国内就有热烈的讨论。当时微软“小冰”写诗,就引发了相关内容是否属于作品,以及权利归属于谁的争议。时至今日,人工智能软件仍然在发挥作用,也有更多软件加入其中,且生成内容的范围扩大到了绘画等更多领域。


“利用AI绘画生成的作品,如何确定版权归属在我国法律规范体系内尚属空白。”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院长邓中文表示,对于AI作画,从生成的内容来看,如果能够进行独创性判断,就可以被视为作品,受到《著作权法》的保护。对于著作权归属,则要看谁是作品的创作者。


“法律虽然有滞后性,但未来出台针对AI生成艺术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是大势所趋。”邓中文表示,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就是AI生成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立法草案。


在四川超凡知识产权公司律师杨帆看来,《著作权法》并不保护诸如画种或画风等抽象的“思想”,而仅保护绘画中的具体元素等“思想的表达”,但也恰恰是“思想”方能体现作者的独创能力。在此背景下,若作者发现AI绘画作品与其本人作品存在相似的画风,则维权的难度将较大;只有在AI绘画作品存在明显抄袭的情形时,才可以向其主张侵权责任。


行业自身也关注到了版权问题。百度文心一格相关负责人就表示,AI作画的版权问题是国内外法律都在持续探讨的方向,他们会跟进国内外发展情况。文心一格目前收到很多图片商用的需求,他们将尽快推出相应举措应对版权问题。

全媒体中心记者 郭剑夫

来源 | 消费质量报

编辑 | 张可

责编 | 申涵兮

审核 | 詹耘

版权声明 |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。